|
圖/ cambodia4kidsorg@flickr |
(Brain.com 2010-07-27)美國媒體策略家Steve Yelvington說,他辦公室有一面牆上,貼滿了形形色色對未來預估的字條,因為對於未來,沒有人說得準,只是當作好玩而已。但他補充到,比預估未來更重要的是:製造有用、可以規劃未來的視野。
以下是Steve Yelvington最近在網誌上,預估媒體在未來2015至2018年的變動。他說,雖然預估不會完全準確,但應該相去不遠,在分享給大家的同時,希望也能聽聽大家的意見。
1. 觸控式平板電子工具,如 iPad 與智慧型手機,在應用上將與傳統電腦平分秋色。未來觸控式工具將以網路使用為主,形狀未必像現在四四方方的,也不一定要放在口袋或包包裡。至於傳統的桌上型電腦不會消失,至少近期仍會繼續存在。 >>>未來人手一台類似iPad的多功能觸控式娛樂機,搭配吃到飽不斷訊重點是"超便宜"網路,mp3、電子書、小筆電、GPS、NDSL都免了, 直接整合一機,結果還可能衝擊到一些線上電台、購物網站呢~
2. 包括語音辨識與合成的語音介面,會成為重要的部分。雖然還不會成為人機介面的主流,但是資訊透過即時翻譯軟體機能,像是影片「星際大戰」( Star Trek) 裡的萬國翻譯機,將有機會成真。
>>>這點如果技術真能突破,那麼線上聊天室可就多元了~可以同時和韓國、南非、日本...等網友直接聊天,挺酷的~
3. 電腦晶片不會運作的更快,但體積會越縮越小、減少能源消耗,以多核心方式把桌上型電腦縮小成精巧的電器。 >>>看看市面上的一公升主機或是隱藏版主機就知道了:D
4. 網路通訊成本將大幅度下降,行動通訊器材的應用會急速擴張,如果你認為在 2010 年一般的資訊過剩、而稀有的資訊又缺乏,那你還沒看到未來呢。今後,任何資訊,會存在任何地方,即使 Marshall McLuhan(1911-1980,加拿大傳播學者,以「媒體即信息」Media is Message 一句名言稱著)也會認同網路是內心的延續。當然,老古板們會繼續批評品質的喪失,世界正走向地獄 ……..。
>>>網路是內心的延續,縱使品質喪失但也相對提升網友的判斷能力,在成熟的環境靜畫下,低品質內容將遭淘汰,老古板們可以安心使用:)
5. 蘋果、Google、Amazon,相較於微軟、Yahoo及任何類似「報紙模式」的公司,將會是大贏家。
6. 資訊的擷取,將不再仰賴單一媒體,而是可以與個人的身份及狀態做連結,儲存在雲端。假設一個媒體中斷了閱讀或音樂的演唱,將可以從另一個媒體繼續閱讀與聆聽。口袋裡的小螢幕、平板電腦、桌上電腦的大螢幕、甚至掛在牆上的大尺寸電視,都是個人擷取資訊的入口。
>>>說白話一點,就是軟體的"打帶跑版",或是像Google瀏覽器Chromium一樣,登入帳戶就可以到哪都帶著你的個人化設定,不用再重新setting一次,十分人性化的發明~
7. 廣播、電視、印刷這些傳統媒體,雖然不會消失,但會被邊緣化。「即時」(Real-time) 報導的管道仍會存在,但只會運用在事件發生的現場,而不會成為主流。 >>>當網路新聞成立自己的品牌與實體新聞媒體PK,甚至發展自己的"地方記者",你說誰會贏呢?
8. 裝有定位系統的手持電子器材,將自動尋找網路連接,依個人喜好、行為模式、地理位置、現在正做什麼,把每個人帶進一個完全個人化的環境。 >>>Foursquare只是一個起點
9. 報紙等平面媒體將失去原有「發掘事實」的角色,進而調整為:解析、簡報、娛樂。
10. 在網路強大的力量下,「新聞」媒體在乎的即時性將不再重要。有智慧的編輯應把焦點放在事件的連貫、分析、解譯、辯論上,甚至「全民新聞」將重新出現。 >>>為了找出自身的價值,新聞媒體自我個性更加明顯,腥羶色,或是口語大眾化的播報,或是為競爭激烈中佔有一席之地,產生偏激的分析"搶新聞"?
Steve Yelvington是現任Morris媒體集團數位副總裁,為業界知名人士。他自稱是一輩子的新聞人,十五年前網路還未普及,就用專屬的網路把報紙內容搬上網。多年前我邀他到北京的一個研討會演講,他就把一路上的見聞拍攝下來,放到當時少有人有的個人網站,讓大家稱奇不已。Steve Yelvington是個對網路見識面廣的老頑童,雖然對未來發展所預測的細節未必準確,但大方向的發展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偏差。 |
留言列表